“在什么樣的花園里挖呀挖呀挖”這首兒歌幾乎在一夜之間爆紅全網,相信絕大部分上網的人在過去的周末都不止一次刷到過它。在此我無意分析“挖呀挖呀挖”為什么爆紅、其內容帶有什么特色、是否有MCN推手,以及如何做出類似的爆款內容——盡管我相信這些話題也很有討論價值。我更關心的是這件事情所折射的互聯網內容平臺的“權力體系”或曰“影響力模式”。
如果有人想研究抖音、微信、微博、小紅書、B站、知乎……等網生內容平臺的特色,包括在用戶端和商業化端的相似與不同之處,“挖呀挖呀挖”的傳播無疑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案例。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如下:
抖音再次證明了自己在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方面的絕對優勢。任何創作者或商家,只要想利用全網熱門話題,就必須在抖音維持存在。這是抖音商業化得以長盛不衰的基礎。
在“設定全網熱點話題”方面最接近抖音的平臺是微博,但差距也比較大。微信視頻號有此潛力,但由于各種原因尚未發揮出來??焓?、B站、小紅書等的差距還要更大一點(盡管它們各自有擅長的領域)。
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,“挖呀挖呀挖”這種“無腦小清新造梗向”的短內容的傳播性非常高,在網生內容當中的占比也將進一步提升。大量資源涌向這些短內容,從而給微信公眾號、B站、知乎等長內容平臺提出了挑戰。
先說第一條。自從2017年抖音崛起以來,它就一直牢牢掌握著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的權力;而且,它也掌握著設定大部分“垂類熱門話題”的權力。就短視頻體裁而言,一個內容、一個梗、一個KOL,只有在抖音火了,才算真的火。在2022年,這種現象尤為明顯:劉畊宏、王心凌男孩、“我是云南的”、“你這背景也太假了吧”,都是通過抖音成為全網熱點。耐人尋味的是,后面兩個話題的發源地其實是快手,卻在抖音獲得了更高的傳播熱度。
是的,對于創作者而言,抖音有許多缺點。例如,抖音高度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機制,導致了創作者對粉絲掌控程度較低,永遠在疲于奔命地追求熱點,難以形成穩固的、忠誠的私域基本盤。然而,只要抖音還牢牢掌握著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和“設定大部分垂類熱門話題”的權力,創作者就必須經營這個平臺,商家也必須在此進行投放。這是抖音商業化得以長盛不衰的基礎——無論互聯網廣告盤子如何萎縮,受到打擊的總是其他平臺而非抖音。
抖音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的權力,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形成的:高度沉浸式的產品設計,中心化算法推薦機制,富有經驗的人工運營,以及良好的創作支持環境。單一因素很容易復制,但要復制上述一整套體系就很困難了。雖然我既非抖音重度用戶,又非抖音資深創作者,卻仍必須承認這一“權力體系”的強大和難以逾越。
再說第二條。雖然微博衰落已久,但是在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上,它是唯一能逼近抖音的內容平臺。你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任何重量級KOL,無論大本營在哪個平臺,都會開設微博,并且以微博為“第二陣地”。換句話說,微博早已不是大部分KOL的“第一戰場”,卻是幾乎全部KOL的“第二戰場”。微博很擅長讓人或話題“出圈”,所謂“出圈”其實就是成為全網熱門話題。這是由微博及其母公司新浪的大眾媒體屬性決定的。
在2021年以前,微博一度淪為娛樂飯圈的斗爭舞臺,留給一般非娛樂性話題的空間很??;可是在整頓飯圈的“清朗行動”之后,微博看似損失了不少娛樂話題,其實卻獲得了更廣闊的話題空間、更適合主流用戶的言論環境。因此,從2022年開始,微博對于KOL的價值呈現復興態勢。遺憾的是,由于微博的運營和商業化一如既往地孱弱,這種復興注定只是局部的。以“挖呀挖呀挖”為例,微博扮演的只是這個話題的放大器,而且只是眾多放大器之一。
在理論上,微信視頻號有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的潛力;在2021-22年的多次突發新聞事件當中,它多次展現了這種潛力。問題在于,微信視頻號目前的發展道路既不像公眾號也不像抖音,完全是一個折中拼湊的“四不像”。其實,我認為,視頻號可能是刻意讓出“設定全網熱門話題”這項權力,因為它太危險了。微信已經具備了全網最強的私域動員力,所以它應該主動放棄公域動員力——如果你是微信的管理者,相信你也會這么選以最大限度地回避風險。
10-23????來源:未知
01-22????來源:未知
03-03????來源:未知
03-10????來源:未知
05-13????來源:未知
05-27????來源:網絡整理
05-29????來源:網絡整理
06-02????來源:未知
06-04????來源:網絡整理
06-05????來源:網絡整理